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14.1亿-14.2亿将是中国人口历史峰值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英 1月17日,中国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人口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副会峰值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长亿相比之下,历史2020年、中国中国2021年净增加人口分别204万和48万。人口人口
202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副会峰值而2019年到2021年,长亿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是历史3.34‰、1.45‰、中国中国0.34‰。人口人口
2022年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个人口自然负增长年。副会峰值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长亿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告诉经济观察网,历史出现人口负增长符合预期,这是长达30年的低生育率必然导致的结果。从中国人口史看,14.1亿-14.2亿将成为中国人口最高峰值。
不过原新表示,现在就下定论认为中国人口进入“负增长阶段”还不够严谨。他认为,只有当人口负增长成为常态后才能定义为“负增长阶段”,未来几年中国人口将会在“零值”上下徘徊,处于“零增长阶段”。
总体人口出现负增长,与近几年出生率持续下滑、老龄化持续加深是一体的。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出生人口相比2021年减少106万,出生率下降了0.75‰。
老龄化率进一步提升,60岁及以上人口2800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老龄化率较2021年增长了接近一个百分点,接近中度老龄化水平。
30年低生育率将人口增长惯性消耗殆尽
经济观察网:2022年全国人口出现负增长是否超出预期?
原新:没有超出预期,符合人口发展规律,负增长是长期低生育率的必然结果。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平均每个家庭生育6个以上的孩子;70年代,从6个减少到了2.3个左右;80年代在2.5个上下徘徊了一段时间;1992年以后生育率就开始低于2,一直在2以下,哪怕二孩政策实施,生育率略微升高到了1.7-1.8,但也没能超过2。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生育率只有1.3。也就是说从1992年算起,我们已经有30年的低生育率了。
从人口学角度看,30年的低生育率意味着人口内生性的生育率已经转负了。只不过由于此前的惯性,人口还处在正增长的惯性当中,这30年把人口正增长的惯性消耗殆尽了。
经济观察网:未来几年人口趋势会一路下跌吗?
原新:2021年净增加了48万人,2022年净减少了85万人,48万人、85万人对于14亿人来说比例是非常小的。所以我判断全国人口依然还处在“零值”附近徘徊阶段,也就是说还在零增长阶段。
零增长阶段的另外一个标识是什么?中国人口总量已经达峰了,14.1亿-14.2亿这就是中国人口最高的峰值了。
或许有人认为中国人口进入了负增长阶段,我不这么认为。人口一定要进入常态化的负增长,才能称之为它进入负增长阶段。如果人口还在波动,不应该定义为负增长阶段,而是在零增长阶段。
2022年人口是负增长,未来几年会不会出生人口略微再有反弹?我觉得反弹因素是存在的,继续走低的因素也存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比如,2021年、2022年处于新冠疫情时期,受到疫苗接种、病毒感染等因素影响,部分人选择推迟怀孕时间,这部分人有可能在疫情稳定以后形成一个生育的小高峰。另外,2021年6月份三孩政策出台后,各地陆续在经济支持、时间支持、服务支持等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如果这些政策发生一定作用,还是会促进部分人生育。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内生性的保持低生育率因素依然存在。比方说收入水平继续提高,平均受教育年限的进一步的加长等等这些因素都是内生性的。
所以促进生育与阻碍生育的因素互相博弈,未来几年谁会占一点上风很难说。
近期人口减少相对温和 警惕远期阶段剧烈下降
经济观察网:从长期阶段来看,中国人口发展趋势将是怎样的?
原新:人口负增长分阶段性,在早期阶段它表现出的人口减少是非常温和的,而远期阶段表现出的人口减少数量将是非常强烈的,我们必须对此有高度认识。
按照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19)》的中方案预测,如果中国的生育率能达到1.4-1.5,那么在2035年前人口总量大概还能维持在14亿以上,到2050年人口总量还在13亿以上。即便生育率只能维持在1,到2050年全国人口也能保持在12.5亿以上。因此,这样看起来,未来30年人口总量的减少是非常有限的。
因此在负增长的早期阶段,人口机会依然存在,因为人口规模仍然相当巨大。而且随着人口素养的提高,质量型人口将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但是,如果生育率一直持续在1.4-1.5,到本世纪末(2100年),我们国家大概只剩7-8亿人。如果生育率按1来算,到这个世纪末我们大概剩5-6亿。也就是说,我国人口在百年间将减少一半。所以负增长的远期阶段的下降是非常强烈的。
远忧不能到了关口处再解决,我们必须从现在就要着手提振生育率,不能在低生育率的陷阱里面越陷越深。如果生育率越来越低,提振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小了。
2023年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经济观察网:2022年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2800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老龄化率较2021年增长了接近一个百分点。对于这个数据怎么看?
原新:人口负增长正好和人口老龄化交叠到一块,它会加剧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如果60岁及以上人口占到了全国人口的20%,就意味着进入了中度老龄化社会,到30%就进入重度老龄社会,到40%进入超级老龄社会。
按照预测,中国老龄化率在2023年肯定会超过20%,大概在2035年超过30%,2054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会达到5.2个亿,超过40%。
2022年的老龄化率增长挺快,因为在60年前我们经历了一个婴儿潮,1962年和1963年出生的人多,分别大概是2500万、3000万,所以这两年进入老龄的人群规模就大了。
经济观察网:老年人口增多的同时,出生人口近几年一直在下滑。在相关政策方面,有哪些建议?
原新:传统中国社会是普婚普育的时代,现在似乎变成了孩子可有可无的时代,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变得很低了。这不仅与经济因素有关,也跟整体生育文化的变迁有关系。
在政策方面,三孩政策其实基本等于是一个放开生育政策。因为2021年8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订时就提出把所有的生育处罚措施取消了。不过生育放开政策对生育意愿的提振有没有作用?还需要进一步观察。未来,整个生育政策体系还应出台新的一揽子生育支持措施。
对于鼓励生育,不仅应鼓励生第三个孩子。现在部分地方仅对第三个孩子提供现金补贴,我认为不合适。生育政策是国家公共政策的组成部分,需要公平公正,不应该因民族、地区、城乡、孩次的差异给出差异非常大的激励政策,可以有差异,但不应太大。
-
一图速览 | 11月2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沙钢股份控股股东被处罚预告,股民索赔可期利率下降但余额增速加快 存款格局正发生变化“退出”世界大学排名后,中国高校该如何评估?储朝晖:规范的第三方评价体系待形成2022年北京市花样滑冰锦标赛取消举办核酸检测常态化,这些公司加快布局采样亭业务!这一地率先推出采样小屋管理规范北京: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要严格内部防疫要求 “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日本福岛奥密克戎BA.2亚型毒株肆虐 感染者比例达75%上海:强化数据底座基础和智慧民航应用 打造最具影响力的世界级航空枢纽短期囤货需求增加 4月CPI同比超预期上涨2.1%!PPI同比、环比涨幅均回落
- ·欧美反垄断机构紧追不舍,美国科技巨头“腹背受敌”
- ·上海居民“假阳性”惊魂48小时!涉及上市公司润达医疗,监管部门火速调查!
- ·Upstart盘前跌2.5% Q2及全年业绩指引不及预期
- ·有的地方割青麦作饲料?农业农村部:严查毁麦情况!
- ·首款载人智能分体式飞行汽车发布
- ·Appian盘前涨超2% 获股东增持84.3万股
- ·伦敦市长游说谷歌等硅谷科技巨头:请加大投资力度
- ·中汽协:中国4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29.9万辆,同比增长44.6%
- ·“线上盲盒”引发乱象,专家建议有序规范避免投机
- ·卖房人举报中介少报税后被追缴 不服上诉被驳回
- ·市场监管总局: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商品的价格监管
- ·评论:强制刷脸监控居家办公,并非科学管理之道
- ·光明日报:1.2亿年薪研究冷核聚变,为何有人信?
- ·中国电建董事长丁焰章在人民日报撰文:共建“一带一路” 树立品牌形象
- ·中国建设银行机构业务部原总经理黄曦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 ·开盘大跌 润达医疗身陷“核酸检测假阳性风波” 中欧明星基金经理踩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