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晖离开一年,贝壳裁员三次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左晖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孙鹏越
来源/锌财经(ID:xincaijing)
今天,是离开左晖逝世一周年,那个要“做难而正确的年贝事情”的男人,从开创链家,壳裁到搭建线上开放平台贝壳找房,员次并一步步带领贝壳从竞争中脱颖而出,左晖成为房产经纪赛道的离开领头羊。
而他患病逝世也是年贝贝壳最艰难的时刻,伴随着房地产经济下行、壳裁“房住不炒”政策的员次下发,房产经纪赛道人人自危,左晖贝壳只能被迫裁员。离开
裁员、年贝港股上市、壳裁继续裁员……贝壳这一年足够的员次跌宕起伏,也让资本和员工开始不再信任它。如果左晖看到如今这番景象,不知会作何感想?
(贝壳公司创始人左晖)贝壳在香港上市的这一天特别魔幻,高管们在前台笑嘻嘻敲钟,员工们在公司苦哈哈地等着离职。
上午刚敲钟,下午高管们就开启了一场长达2个多小时的线上会议,普通员工可以选择性线上旁听。贝壳执行董事、COO徐万刚公开表示:“收入大幅下降的同时,利润却大幅度上升,唯有彻底削减费用才有可能做到。”
徐万刚特意举了“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的事迹,并且表示稻盛和夫的日航奇迹,就是建立在大裁员的基础上。如此旗帜鲜明地表态,意味着上市后的贝壳,还将继续裁员。
至此,贝壳第三次大裁员愈演愈烈。
失去核心的这一年
2021年是疫情和经济无比动荡的一年,对于贝壳而言,也是滑向谷底的一年。
房地产经济下行、大规模裁员、中概股“预摘牌”……除了这些以外,最让贝壳元气大伤的还是创始人左晖的逝世。
左晖之于贝壳,是精神支柱;之于房产中介行业,则是一个开创性的角色。在左晖的带领下,链家把房源搬到线上,升级成链家网,又从直营的链家基础上,搭建出贝壳找房这个开放平台,吸纳更多的优质房源。风头正劲的贝壳正在挑战行业龙头的地位,而一切都随着领头人的离去戛然而止。
2021年贝壳由盈转亏,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贝壳平台完成了超过450万笔房产交易,合计总交易额达到38535亿元;全年净利润亏损5.25亿元,上年同期为27.78亿元,同比减少118.87%;毛利率也从2019年的24.5%降至2021年的19.6%。
贝壳全年净亏损5.25亿元,如今股价相比发行价的20美元已经腰斩。背后的资本也是相继离去,软银、高瓴资本一再减持,只有腾讯还不离不弃。
(来源:网络)而新CEO彭永东上任以后第一件事,就是举起裁员的“屠刀”,把“人员优化”贯彻到底,先动COO线,再动CTO线,“一体两翼”战略全部覆盖,10个人里留两个,要么转做房产经纪人,要么到家装业务去,要么拿补偿走人。不到一年的时间,贝壳已经进行了三次的裁员。
第一次裁员是2021年下半年,贝壳就关掉了超1800家门店,涉及上海地区产研和金融部门,流失近9万的经纪人;
第二次裁员是去年年底至今年3月,贝壳已有20多位中高层离职,包含金融副总裁、总经理、总监等职位;
第三次裁员就是今年五一前后的裁员,先是4月份砍掉了成都全线产研,然后五月份对涉及产品、研发、运营、集团职能等岗位进行裁员;其中新拓展的家居家装、普惠居住新业务也惨遭毒手。
据Tech星球报道:此次裁员,贝壳COO线和CTO线的裁员比例综合在40%-50%之间,不同部门的裁员比例有所不同,会出现大量的业务整合,部分城市会根据市场情况对一些部门进行合并精简。并且,贝壳原本一年两次的晋升机会和调薪窗口也已经关闭。
据贝壳2021年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贝壳经纪人共有51.55万人;到了当年12月31日,降至45.45万人,缩减逾6万人;在这短短三个月中,贝壳的线下门店也减少2900家。
等经历完第三次大裁员以后,贝壳经纪人还能有多少万人?线下门店还剩多少家?
连续三次的大裁员,意味着贝壳从粗放式经营,转变为精细化运营,毕竟曾经的辉煌一去不复返,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壮志未酬先裁员
刚刚香港上市的贝壳,它的股权结构已较两年前美股上市时发生了较大变化。
据招股书显示:2020年8月,贝壳在纽交所上市,当时左晖持股占比46.8%,彭永东持股为3.6%;机构类股东里,腾讯以12.3%的持股比例排在第一位,软银10.2%、高瓴5.3%紧跟其后;而现在,彭永东持股占比4.8%,左晖家族持股23.3%,腾讯持股10.8%;软银、高瓴资本已经彻底退出贝壳。
在经历左晖离世、资本抛弃后,贝壳在2021年11月正式提出“一体两翼”战略:“一体”是二手房、新房交易;“两翼”则是整装大家居事业群与普惠居住事业群。
一体是贝壳的根基,房屋买卖流程复杂,中介无可取代。截至2021年,贝壳活跃门店数量超过4.5万家,同比增长4.4%;2021年第四季度全国二手市场GTV同比下降43%,贝壳二手房交易同比下降41%,稍优于市场。目前来看,贝壳的基本盘算是稳住了。
再来看两翼,租赁业务经过多年证明,是个利润极低的业务,现在很多年轻人租房,避开中介再正常不过。而随着“房住不炒”政策的下发,家装家居业务确实是未来新趋势。
但“一体两翼”战略,并不新鲜,反而有种炒冷饭的感觉。
(来源:网络)巩固房产,发展家居市场早在左晖在任时就已经在做了:先是推出了家居服务平台“被窝家装”,并向客户交付了超过3500个家装项目;然后在2021年贝壳还推出了自有的Home SaaS家装家居系统。
如今左晖已逝,彭永东挂帅,贝壳继续发展家居事业群与普惠居住事业群,4月20日,贝壳宣布完成对家装家居品牌圣都的收购,价格约折合人民币80亿元。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底,圣都家装已经在全国31个城市开设110余家门店,累计服务超15万家庭。
80亿收购杭州圣都家装,看得出贝壳下了很大决心。但6.9万亿元的市场规模,大众的市场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短时间内很难做出成绩。并且虽然“一体两翼”口号喊得响,但这次裁员风波也波及到家居家装和普惠居住新业务。
壮志未酬先裁员,贝壳的“两翼”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谁能替代贝壳?
对贝壳而言,2021年是坎坷的一年,但2022年并还没有给它“苦尽甘来”的希望。随着疫情的爆发,贝壳最核心的上海和北京房地产市场受创严重,而这两个城市是贝壳33.2%的净收入来源(2021年)。
房地产行业因政策波动导致衰落,不确定性导致恐慌蔓延到整个行业领域。但还是有众多新玩家入局,试图造出第二个贝壳。
不管是传统的物业公司,还是新兴的互联网企业,都盯上了卖房生意:阿里入股易居,字节跳动投资麦田房产,京东上线“自营房产”,线下布局门店“好房京选”;房地产开发商也成立房产经纪品牌,如恒大的“房车宝”、碧桂园的“有瓦”、龙湖的“塘鹅”……
而这些新玩家也不用担心员工的招聘问题,直接可以接盘被裁掉的贝壳经纪人。
(来源:麦田房产)另一方面,Z世代的年轻人已经将房产中介和高价划为等号,更愿意从垂直租房平台,转向微博、豆瓣、小红书、抖音、闲鱼等平台,贝壳势必会面临中小中介机构和个人房东的双重竞争。
一边是有资本支撑的新玩家虎视眈眈,一边是年轻用户群体的“抛弃”,连续三次裁员的贝壳,如何能守住自己的城池?是借助港交所上市的机遇而新生,亦或下沉被新房产经纪品牌所代替,还需时间来验证。
(责任编辑:时尚)
-
银保监会法规部副主任杜墨: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修订将专门增加对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的监管措施
转自:上海证券报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韩宋辉)银保监会法规部副主任杜墨11月22日在2022论坛年会上表示,银保监会正牵头推进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下称银监法)修改工作,同时配合人民银行推动金融稳定法、商 ...[详细]
-
凭借背靠母行的渠道优势和主打稳健回报的特点。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养老型产品明显加速。从去年四季度试点开始,截至今年7月22日,5家理财子公司存续的养老理财产品共28只,规模合计达585亿元。凭借背靠母行 ...[详细]
-
沉寂已久的环京房地产市场,等来了一簇火苗。在废除限购的消息传了许久之后,河北省廊坊市终于等来了正式官宣的限购、限售的松动调整。沉寂已久的环京楼市,能否再度被点燃?资料图:通燕高速燕郊出口立交枢纽。刘向 ...[详细]
-
曝光!知名药企白云山旗下公司虚抬药价套取资金,国家医保局出手了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国家医保局8月9日发布《关于天心制药等3家企业虚增原料药价格、虚抬药价套取资金有关情况的通报》,其近日会同相关部门,根据相关线索,指导相关省对广 ...[详细]
-
本报记者 王丽新继远洋集团退出CBD核心写字楼国寿金融中心、凯德集团商业地产运作平台凯德商用以20.37亿元拍下博瑞大厦后,北京大宗商业地产挂牌交易还在继续。近日,据北京产权交易所信息显示,北京发展大 ...[详细]
-
我的钢铁网【导语】在产蛋鸡存栏量是决定价格走势的重要指标。从7月存栏基数、8月新开产蛋鸡数量与淘汰鸡理论出栏量,推算出本月在产蛋鸡存栏量或有所递减。叠加近期全国持续高温,各产区蛋鸡产蛋率均有下降,8月 ...[详细]
-
对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发表的不当言论,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今天9日)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什么是台海现状?答案十分清楚,那就是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从未分割。 ...[详细]
-
日本人口数量连续13年下降,东京26年来首次出现人口下滑澎湃新闻 08-09 21:04 截至2022年1月1日,该国人口为123223561人,较去年同期减少约62万人,连续13年出现人口下降。同时 ...[详细]
-
经济日报近日,世界最大单体免税店——cdf海口国际免税城开业。作为“免税+文旅”双轮驱动的旅游零售综合体,其进一步打开了中国免税店消费市场格局,也是海南实施离岛免税政策11年来推动免税行业国际化发展的 ...[详细]
-
竞合是中、韩、日三国半导体显示行业发展的主旋律,韩日企业不会放弃中国市场,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也离不开韩日企业支持。7月底、8月初,正值盛夏酷暑时节,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马不停蹄,到韩国、日本拜访合 ...[详细]